植物工艺品有哪些分类?



				
				
风荷丽景
30731 次浏览 2024-06-26 提问
10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8 19:44:10 回答

你好,植物工艺品分类:
木、牙、竹、碳、玉雕、马汉琉璃、彩雕、树脂、文玩核桃、陶瓷
木雕
传世木雕的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
(一)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  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木雕-福禄寿三老
木雕-福禄寿三老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  结构  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  、色泽弱,有的需要着色处理,以加强量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  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作一些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  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二)木材的干燥处理
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  时间一般需要  一个星期  ),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  坏而不利于雕刻。通常讲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干燥:  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  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3、简易人工干燥:  一是用火烤干  木料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这两种方法  干  燥时间可能缩短,但侵水后的木材容易变色,有损木质。
(三)刀具的应用
刀具是从事木雕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刀具齐  备,会  磨会用,不  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练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  ,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  的快感。  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  能因险象环生而喜悦。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  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牙雕
历来是人们公认的高档奢侈品,有关资料显示,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利用牙角制成各种简单的饰品来装扮自己、美化生活。我  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
、蚕纹象牙雕圆形器  ,  就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牙雕作品。此后,随着祖先们对现实生活和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牙雕的形制与用途也由简趋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雕牙角作品,不仅精致细巧、题材广泛,其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至唐代,牙雕越发精致完美,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新的雕琢技法。其中的拨镂器更是唐代独创,至今,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唐代的“红牙拨镂尺”、“绿牙拨镂尺”、“红牙拨镂琵琶拨子”  。到了明清两代,牙雕工艺更是精品迭出,其中尤以乾隆年间的牙雕最为兴盛,其时涌现出一大批艺匠和雕刻大师,同时还形成了苏州、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牙雕地方流派。苏州牙雕典雅醇厚,以小件的文房用具居多,题材来源相当广泛,人称“苏州样,广东匠”  。北京牙雕细巧生动,由宫中的“如意馆”  玉匠兼作,民间也设有专业作坊。广东牙雕精细工整、玲珑剔透,其料出滇南、粤西,亦有专业加工,多制作梳子、簪、环、扇及文玩等,其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在技艺上不断创新,作品既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有西洋文化风格,并以“工聚业精,流播闺阁”  而闻名全国。
而上海牙雕则是我国牙雕艺苑里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的发展基础虽然源于苏州牙雕,但有些地方却尤胜于苏州牙雕。它在汲取了北京牙雕  、广州牙雕等地域流派精华的同时,经过了历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海纳百川,勇于开拓,遂演绎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牙雕。其主要特点是物中有情、景中有景、情景交融、意境悠深。主要工艺技法有人物圆雕、皮雕和镂雕细花等等,其中又以镂雕细花为最具特色。此外,上海牙雕(海派牙雕)在人物雕刻上也很有特  色  ,不仅在技法上以夸张的手法来求得形和神的和谐统一,而且还极善于运用其所长,去塑造人物形象,即便是仙佛也是如此,其所蕴含着的民族性、民俗性,较之其他地域流派的牙雕似乎更胜一筹。
竹雕
竹雕也称竹刻,  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如今竹雕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  的精工细作、纹饰  繁密,变幻无穷。我国的竹雕艺术源远流长,我们的学术、考古界一直认为,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竹雕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竹雕艺术品市场活跃,收藏和投资趋热,价格也呈上升之势。尤其是名家刻制的作品,更加受到追捧。其中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的珍品,以雕刻精致而著称,早在民国初期就荣获国际金质奖,在竹雕工艺品中独树一织。
炭雕
炭雕是以高性能活性炭为原料,经过压模成形喷砂雕塑手工上色等多道工序制成的高档工艺品。在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炭的  活  性的基础上  ,炭雕又被赋予了艺术价值。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您和您的家人远离室内空气污染,还可以装点您的家。
炭雕工艺品能吸附有害气体:苯(C6H6)、甲醛(CH2O)、甲苯(C6H5CH3)、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氯  (Cl2)、氨(NH3)、氡(Rn)等化学气体以及烟雾及异味等不洁气体,维护人体健康的  空气净化目  的,无二次污染。
炭雕艺术  品的空间适用范围
家饰  产品(以房  高3米为标准):
产品规格:圆直径  220mm,厚度为30mm,适用面积30-35m2;
产品规格  :  长方形545*412mm厚度为35mm,适用面积50-60m2;
产品规格:正方  形507*507mm厚度为35mm,适用面积60-70m2;
炭雕工艺礼  品按不  同方式分以下几种:
按工艺模  式分可分为:机雕,手雕,喷砂以及新工艺。
按形状可  分为,  圆  形,方形,立体,碟形。
按使用方式  可分为:摆件,挂件。
膏雕
膏雕是以石膏为原材料雕刻成的各种形态的工艺品。应城膏雕的主要产品为实用型、观赏型两大类。实  用型有石膏枕及一些办公用品  ;观赏型主要是一些生肖、景物、纪念品等。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大寒,主治中风、寒热、除湿气、头痛、身热。”清朝末年,应城城  关的民间匠人就将石膏制成枕头或方形坐垫,可以清热解凉,还有去“心烦、神昏”的作用。民国初年,号称“城关一把刀”的郝木匠转膏塑为膏雕,授徒传艺,  膏雕工艺随之兴起。
晶体石膏灯是比较典型手工艺品,由于天然石膏储量较少,开采及制造皆采用手工。以此材料作成的手工艺品,具有迎吉纳祥、趋福除弊的特别含义。
在欧洲,尤其是在环保水平已经很高的德国,民众更是对晶体石膏灯情有独钟,平均每个德国家庭中就拥有一件晶体石膏灯。再璀璨的人造宝石也不如天然宝石珍贵,再幻美的人造灯光也比不晶体石膏灯的天然光泽。
景泰蓝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说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制作。据说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存品系创于明宣德  
(1426-1435)间,至景泰(1450-1456)间才广泛流行。是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上,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  ,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习惯称为“景泰蓝”。这种最初由西方传  到中国的工艺技术,由于中国工匠的潜心研究,曾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中国景泰蓝于是成为世界掏丝珐琅鉴定和审美的标准。这也是中国工艺家对世界美术的  重大贡献之一。大约在中国的元朝时,掏丝珐琅就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中国人吸收了这种  珐琅器的制造技术,并几经改良、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特有的一项工艺技术。  明朝景泰年间,这种珐琅的制造盛极一时,制品多,也最精美,当时的成品常以一种特有的蓝色为基调,“景泰蓝”因而得名。
  景泰蓝保健球是景泰蓝的一个品种,是在原来的保定铁球的基础上,采用景泰蓝工艺而制作出来的一种  民间工艺品。主要的生产于河北保定一代,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传统手工艺品,王铁匠景泰蓝健身球,继承和发展了景泰蓝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球体内设置音板,一转动便可发出清脆的高低音。球面色泽鲜艳,坚硬耐磨,并绘制有各种花、鸟、鱼、兽、古典人物、12  生肖等多种图案,既是精美的工艺品用  作摆设或馈赠亲友,又是现代人锻炼身体、消除疾病的健身用品。
唐三彩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唐代一种低  温铅釉陶器的总称。南北朝时期这种釉陶又  
有所发展,以白釉或黄绿釉挂上了绿色彩带。唐代初期一般是黄彩或绿彩单彩釉,武则天当朝  后这种工  艺出现了一个飞跃,即在同一器物的胎体上,同时使用多种  颜色,形成了我  们今天所说的“三彩”器。所谓“三彩”也并不仅限  于三种颜色,除白色(微带黄色)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  蓝色、褐色、翠绿等多种颜色,  其实是一种多彩。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颜色中的一种,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  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  。因这种彩釉陶器创制于唐朝,故后人称为“唐三彩”。
石湾公仔
石湾公仔产于“中国陶  瓷名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石湾镇,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  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  ,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自明代以来,“石  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不断有新的陶瓷生产基地崛起,石湾过去发展的许多优  势  已不明显。有资料显示,石湾陶瓷行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石  湾的陶瓷原料中心的地位已不明显,特别是近距离的廉价的优质黑泥和低温瓷。
“巧夺天工凭妙手,  石湾该是美陶湾”--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石湾陶艺。
树脂
树脂  工艺礼品打  破了传统的礼品界限,熟练的工人将树脂原材料经过制模、浇灌、脱模等工序生产出形态各异、五颜六  色、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的分类大致分为麻核桃、楸子核桃、铁核桃三大类。其中,麻核桃  )中包括狮子头、公子帽,鸡心、官帽、将军盔、僧帽,状元冠、虎头、罗汉头等等;属于文玩核桃中档次比较高的系列。楸子核桃  是最大众化的核桃,便宜、美观、实用。而且不乏一些好的品种,如枣  核、灯笼、白菜、楸子桃心、等等。铁核桃手感沉手,纹路较差,但是一些奇形核桃也很有收藏价值,如三棱、四棱、鹰嘴、三联瓣、蛇皮纹、铁元宝  、牛肚、铁观音等。21世纪出现了一些用核桃制作时尚感的工艺品,如,制作有聚宝葫芦、工艺花篮、诚信宝鼎、工艺帆船、花瓶等等,在聚购就能见到这种工艺品,但是种类也是不多的。
陶瓷
陶瓷是陶器  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  就发明了陶器。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  烧制而成。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  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陶瓷工艺有淘泥、摞泥、拉坯、印模、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修补。工艺品陶瓷有花瓶、各种佛教人物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2024-06-28 19:44:10 回答

你好,。工艺品(英:art  craft)意为手工艺的产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  术品的总称。  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2024-06-28 19:44:10 回答

蕨类植物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曾经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有节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中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81531143188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