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门关不严小妙招有哪些?



				
				
梧桐无羽
36548 次浏览 2024-06-26 提问
7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8 15:16:58 回答

门封条老化是冰箱门关不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一位有多年冰箱售后维修经验的师傅那里了解到,他所修理过的关不紧门的冰箱中,因为门封条老化、变形而导致的是其中最常见的,因为随着用户开关门次数的增多和经常吸附在冰箱箱体上,冰箱的门封条可以说几乎一直处于一种受力状态,时间长后难免会出现一些老化、变形、使门封条出现局部凹陷、变形而造成冷气外溢,进而导致冰箱门关不严,虽说现在冰箱的门封条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仍然还是无法避免老化这一问题。可以说,这是造成冰箱门关不严最常见的一种原因。
冰箱门关不严怎么办
  过去的冰箱冷藏室在下方,而且门吸力很大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的老冰箱门是非常紧的,小朋友想要拉开是非常难的,当时冰箱这样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小孩误入冰箱内部。而现在的冰箱下方的冷冻室基本都采用了抽屉式的设计,这样小朋友的问题就不用再担心。
  另外,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有的冰箱门吸力非常大,就连成年人打开时都需要使点力气,有时候冰箱门打开后整个冰箱都在颤,甚至有些东西一不小心会跌落,因此,为了提升用户开关门时的体验感受,减少他们开关门时用的力气,不少冰箱厂商在满足国家对冰箱密封性要求的前提下,逐渐开始减少冰箱门的阻尼,从而使用户开关门时更方便。
  在这种减少阻尼、方便开关门的工艺设计下,如果我们还想像过去那样无论使多大力气,门都能牢牢吸在冰箱上,多少会有点难以两头兼顾。
  容易被忽视的使用习惯
  因为过去的冰箱吸力设计的都比较大,所以不少用户在关门时都不会很注意,有时力气非常大,冰箱也能牢牢的吸在门上。其实那种大力的关门并不利于冰箱的养护,如果长期都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加速门封条的损坏,而且对冰箱的箱体多少也会造成一些损害,进而导致冰箱门封条变形,漏风。
  其实冰箱就像我们人体一样,如果平常不注意保养,就很容易生病。因此,我们在日常使用冰箱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门时尽量不要使用太大的力气,轻推确保门可以关上即可,同时门上尽量不要放置太多重物,这样也能防止门体因长期“负重过度”导致变形。总之,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冰箱门关不严怎么办
  门封条老化找专业维修人员
  如果冰箱是因为长期使用,门封条老化导致冰箱门关不紧的话,笔者认为,最好还是请专业的售后维修服务人员来解决,虽然互联网上有不少类似于用电吹风吹之类的方法,但笔者还是不建议大家这样做。毕竟普通消费者并不是很了解冰箱的一些具体技术,如果因为自己的操作不当而导致冰箱出现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2024-06-28 15:16:58 回答

1.电吹风定型法。在密封不好的地方,拿电吹风用热风吹该处,吹风时间不宜过长,塑料门封变软即可,在停吹风两分钟左右,门封条变形消除,漏气即修复。如冰箱门封呈S形弯曲,可用一把直尺垫衬于封条的内侧,然后用电吹风对着弯曲部分微微加热,至塑料稍有弯软时即停止加热,待冰箱门封条冷却后,再抽出直尺,便能使封条恢复原状。必须注意的是,利用电吹风加热时,一般用700瓦左右的电吹风,控制在一分钟内,出风口距封条3厘米为宜。  
2.热水浸泡定型法。可将冰箱门卸下,用刀割开门封条4个拐角的粘合处,抽出磁条。拆下门封条,只要将变形的门封条放到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不时翻动,7-8分钟后捞出,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手轻轻拉直。冷却后,弯曲的门封条就会又平又直了。如门封条处厚薄不一致时,应将较厚的部位多用力拉几次。门封条平直后,因经过拉抻的原因,其长度已有增加,往冰箱门上安装时要剪去多余部分,且要使端部呈45度斜角。往门封条内装磁条时,要将吸力大的一面朝箱体,用502胶粘接。4个角可用钢锯片烧热后插在角接缝中,等门封条接缝处熔化后抽出钢锯片,捏一会儿再松开,门封条就粘牢了。  
3.用白胶皮修门封条法。要是门封条属于轻微变形,平面不平直,则可将固定门封条的螺钉松开,在有缝隙处平面垫入白胶皮,再重新拧紧螺钉,消除缝隙。如果箱门关闭后与箱体不平行,可调整固定箱门的支架,使之调到两者平行。也可以在门封条的缝隙中塞入一些软的塑料泡沫,解决门封条不严。  
4.除冰箱门封条铁屑法。磁性门封条上吸附有铁屑或金属粉末,使箱门关闭不严,甚至磨损门封条时,可在无铁屑处附上白纸,用毛刷或抹布将铁屑扫到纸上,再提起白纸,铁屑就掉了

2024-06-28 15:16:58 回答

冰箱门关不严小妙招:冰箱里面放的东西是不是多,是不是不平稳,关门时被东西顶着导致冰箱门关不严。冰箱密封条封闭不严,密封条卡入门内侧沟槽不到位,有破损。如果排除以上原因后,冰箱门还关不严,请联系售后服务维修解决。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7680082321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