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清楚怎样人工种植蒲公英?



				
				
难忘那缕羁绊
5773 次浏览 2024-06-28 提问
4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30 09:10:12 回答

蒲公英采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无休眠期,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市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播种。露地直播可条播或撒播,条播是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3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1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50克/亩。平畦撒播,亩用种50克-100克,播种后盖草保温保湿,出苗时揭去盖草,约10天即可出苗。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可以治疗多种急性炎症和瘰疬、疔毒疮肿、感冒发热等。蒲公英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2024-06-30 09:10:12 回答

栽培技术                    
1)播种或育苗。
蒲公英可以直播,也可以采取育苗的方式,一般野生种或植株较小的品种可采用直播的方式,而一些栽培种植株较大或种子价格较高、来源不足的可采用育苗的方式。直播用种量100克,育苗用种量20克左右。育苗时可以平畦育苗,也可以穴盘育苗,因种子较小,多采用平盘或平畦撒播育苗法:先把畦整细、整平,然后浇水,水深5厘米左右,水渗后即可播种,因种子较小,可掺些颗粒相当的细砂或细土进行均匀撒播,播后可少覆土或不覆土,出苗可考虑覆细土1~2次。温度控制在20℃左右,约7天左右即可出苗,苗期应注意温度、光照、水分、杂草的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整地、施肥、做畦。最好选择向阳之地块、肥沃之土壤,以获得优质之产品。
土壤深耕30厘米,耙碎、整平,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充分与土壤混合,然后即可做畦,畦宽1.33米。                  3)定植。当苗具6~7片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前一天应先洇苗,第二天带泥定植。定植株行距应根据选用的品种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行距30~50厘米,株距15~30厘米。直播的可分期间苗,定苗株行距可参考育苗的定植密度。                    
4)田间管理。
蒲公英的抗逆性很强,稍加管理就会生长良好,应根据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及选用的品种进行具体的温度、光照、水分、肥料、中耕除草等管理。                    
软化法:                    
①田间软化。
像苦苣一样在收获前进行束叶或培土软化,也可以在秋末割掉地上部叶子,然后培土进行第二年春季的软化。  ②设施软化。
一般在冬季进行,春季播种,中间不收获叶片,秋末挖根,像软化白菊苣一样进行软化栽培。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2024-06-30 09:10:12 回答

一、生长特性  蒲公英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热、耐寒耐瘠、抗病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可栽培。
  二、整地施肥  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种植。深翻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成长10—20厘米,宽1.2—1.5米、高15厘米的畦,或做成45厘米宽的小垄种植。每亩施有机肥4000—45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均匀地撒入畦内。
  三、播种事宜
  1、种子处理  将种子置于50℃水中浸种,放于25℃下催芽。种子无休眠期,从春到秋可随时在露地播种,冬季可温室播种。
  2、露地播种  在畦面或垄上采用条播或撒播两种方式。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1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为50克。撒播:在平畦上撒播,每亩用种1000克左右,播种后盖草保温保湿,出苗时揭去苫草,约7—10天即可出苗。
  3、温室播种  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育苗移栽。若大棚或中小拱棚栽培,可于第二年2—3月间扣上农膜,3月下旬采收新芽,此时市价较高,可增加收入。
  四、田间管理  蒲公英生长期间应经常进行中耕松土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封垄后可人工拔草,并进行间苗、定苗,间苗株距为3—5厘米,定苗株距为8—10厘米。温室内撒播株距6厘米。
  五、肥水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和地力是蒲公英生长的关键。每次间苗和收割1次后  ,结合浇水施1次速效氮肥。收割后3—4天内不浇水,以防烂根。生长期间应追1—2次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14公斤,磷酸二氢钾5—6公斤。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秋播者应在入冬前浇封冻水,施越冬肥。每亩畦面上施有机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春季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
  六、采收时节  第一年收割1次或者不收割,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食用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自第二年起,每隔15—20天割一次,当叶基部长至10—15厘米时,可一次性整株割取,捆扎上市。每年可收割2—4次,即:春季1—2次,秋季1—2次。如作为药材出售,可在晚秋采挖带根的全草,抖净泥土晒干即可。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58490467071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