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半夏种植环境什么样的合适?



				
				
0子爵绿子0
5101 次浏览 2024-06-26 提问
7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28 03:15:50 回答

生态环境
  1、对温度的要求:平均地温在10℃左右时,半夏萌发出苗;平均气温达15℃~27℃时,半夏生长最茂盛。在中国部分地区,7月中旬开始,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气温上升,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
  2、对湿度的要求: 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我们曾调查了单县终兴镇一块半夏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达1500公斤。其品种为菏泽产“狭三叶半夏”,全年几乎没有明显倒苗过程,即使在盛夏季节,生长也十分旺盛。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夏季坚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沟灌1次,这样既保持了土壤湿润,又降低了土温,一举两得。半夏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3、对光照的要求: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若光照过强,半夏则难以生存。以半荫环境为宜,珠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

2024-06-28 03:15:50 回答

选地整地:旱半夏耐寒,以疏松肥沃的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佳,一般土壤也可。耕前亩施磷钾肥100--150公斤,深耕细耙,作东西走向畦。
播种方法:用块茎繁殖,按行距21--24厘米用耧开沟,沟深4--6厘米,按株距5--7厘米播入种球,而后盖土楼平,用大锄推两遍即可。如土地湿润可不浇水,待苗长出后看商情适当浇小水。
田间管理:畦内间距1.5厘米种上东西走向的一行高秸作物  ,如玉米或高粱等,有利于半夏生长。半夏一年倒2--3次秧,每次倒秧后即可浇水,有利于出苗再生长。干旱时注意浇水,多雨时节注意排水。目前还没病虫害。
收获加工:根据不同情况,霜降节前后或次年春收刨均可。挖出球茎,大的加工入药,小的留种用。入药的装入麻袋,放在木板上或石板上,边沾水边搓,进行脱皮,然后倒入筛子浸入水中,漂去皮渣,晒干后即可出售。
根据生产经验,栽培中采取以下五项措施能使旱半夏产量增加25%以上。
1.播前催芽,苗期覆膜。旱半夏一般在春季2~4月播种,由于这时气温偏低,种茎发芽慢。因此,播前可在室内用温床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将种茎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处理15天,发现芽鞘发白时将带有芽头的种茎播种到事先整好的地里,覆上地膜,地膜只需覆盖在栽有种茎的行间即可,待苗齐后便可揭去。
2.及时排灌,适时追肥。旱半夏喜湿润、耐肥、怕积水,栽种前应对种植地浇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在幼苗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要及时灌水,雨季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而死苗。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施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当叶柄下部内侧长出芽时,在行间每667平方米(1亩)施入腐熟人畜粪肥2000公斤、腐熟饼肥25公斤;第2次在8月倒苗后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每667平方米用20公斤腐熟饼肥、1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混合均匀后施入植株蔸下,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蔸。
3.选择半阴半阳坡地或与寓秆作物间作套种。旱半夏属耐阴作物,在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产量高。因此,种植地要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地,或在幼龄果树行间套种,也可在旱半夏畦边间种玉米、小麦等高秆作物。
4.摘除花蕾。旱半夏播后2个月左右,植株会陆续抽薹开花,消耗养分。因此,除留种外,要及时分批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到地下块茎,加速块茎生长,以利增产。
5.延缓植株倒苗。旱半夏遇高温强光会出现自然倒苗现象,并停止生长。因此,延缓植株倒苗是旱半夏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生产经验,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遮阳和喷(灌)水措施来降低光照强度和气温外,还可以适量喷施0.01%亚硫酸钠溶液,以减弱植株呼吸作用强度,从而延缓植株倒苗或减少倒苗次数,达到增产目的。

2024-06-28 03:15:50 回答

半夏对土、肥、水、温度、光照等条件有严格要求。在栽培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其生长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各地自然条件及各自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1.选地整地    选好土地,重施有机底肥,以前茬种玉米、豆类的土地为好,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或玉米地、油菜地、麦地、果木林进行套种。底肥要亩施万斤左右含磷钾多的优质农家肥,尽早冬耕作畦。无论冬播或春播,封冻前土地都要浇一次透水,以利土壤风化、肥料分解。春播前地要保持好墒情。半夏不宜连作,连作一年减产不明显,连作三年以上严重减产。发生过半夏烂母的地块不能再种植,否则烂母更加严重。
  地选后,于冬季翻耕土壤,深20厘米左右,使其风化熟化。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宽1.3米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长度最好不超过20米,以利灌溉。最好封冻前浇透水,以利于第二年春季出苗。如栽种前土壤干旱,应浇水,待水渗透,地面干后播种。
  2.选用良种:质地紧实、芽头丰满、切开含有沾手的乳白黏液为良种;质地松软、皮霉变或挤时出水的为劣种,受水淹过的种后易生腐烂病。柳叶、芍药叶型产量高。不结珠芽的半夏不可作种。
  适时春播,使珠芽在土中形成:黄淮地区在二月下旬,北方在二月底三月初,当离地面5~10cm的地温达6℃以上,开始催芽,这样可提前播种,延长生育期。黄淮地区“惊哲”前后当离地面5~10cm的地温达8℃以上,种栽芽已催出,即可种植。这样可借助于早春地温高于气温的地下小气候,使芽提前15~20天进入生长发育阶段,而且在使叶柄在地下横生的同时,珠芽也提前15天左右形成。珠芽形成得早,在土中长得快,产量也高。
  播种时覆土适当:根据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垂直高度为种茎直径2.6倍左右的特性。为使珠芽在地下形成,减少一次培土,尽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种茎种植深度要稍大于种茎直径2.6倍左右,但最深不超过10cm,最浅不少于5cm。栽时种茎上盖些土杂肥拌生物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
  喷除草剂和盖地膜:春播后地面喷乙草胺灭草效果极为显著,盖上地膜不仅保持土壤水分,还可将地温提高4℃左右,使半夏提前20天进入生长期。冬播开春盖地膜时,也要先喷除草剂。
  3.水肥管理    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1次透水,以利出苗。栽培环境阴凉而又湿润,可延长半夏生长期,推迟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积累干物质。因此,加强水肥管理,是半夏增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4次。第1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千克;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人畜粪水2000千克;第3次于8月倒印,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每半月1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4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10千克,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浆的作用。
  经常泼浇稀薄人畜粪水,有利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半夏生长,起到增产的作用。
  4.合理套种、混作:夏季高温、烈日直射时间较长的南方,栽培半夏的地块合理间作杆高叶稠的作物,夏天给半夏遮阳降温保墒防倒苗。和小麦混作,麦收时仅割去麦穗,留下的麦杆、麦叶给半夏遮阳防倒苗效果显著。套种、混作的作物都要布局合理,对半夏适时适度遮阳,同时,秋雨过多时,做好排涝工作,以防地湿烂母。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6864919662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