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静力压实?



				
				
糯米团子05
74999 次浏览 2024-06-25 提问
45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27 08:52:30 回答

静力压实法是介于动力固结和静力固结之间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本工法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填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等非饱和土地基,处理深度一般为3.0~5.0m。可广泛应用于工民建或各类构筑物地基的浅层加固,以减少其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提高其承载能力。对饱和度较高的细颗粒粘性土,直压法易产生“橡皮土”,可采取压填粗骨料的置换方法处理。    静压地基工艺技术能实现无振动施工,特别适用于对震动和噪声有严格限制的(如旧城改造)工程,可在一定施工环境条件下取代强夯法。    四、施工工艺    静压地基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整平场地,平整范围应满足建筑物处理范围和静压机的作业半径。    2.根据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压点放线,操作静压机使压板定位。    3.夹持机构将压杆夹牢,启动主油压缸,对地基土施压,控制最终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再转移至下一个压点。    4.压点全部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压坑填平,再放线进行下一遍压点的施工。    5.最后进行满压处理。    五、施工要点    1.正式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做试压,应根据试压区的检测结果,确定、调整压点间距、终压值、压遍数、预留压沉量等施工参数及施压的工艺方法。    2.压点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正方形或等边、等腰三角形布置,压点中心间距不宜过小,以防止施压时向相邻压坑中挤土。一般压点中心间距为压板直径或边长的1.5~2倍。    3.压板定位后,应先调整压杆的垂直度,然后再启动主油压缸顶进施压。    4.可采取两遍点压的工序,  (即隔排不隔点施压)从中线向两侧依次退压。点压完成后应进行满压,满压的设计压力应不低于点压的1/3~1/2,并使板缘相切均匀布置。    5.点压压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设备能力,但与压板面积和地基土的性质有关。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必须超过地基土的屈服强度,使其产生永久变形。对于一般粘性土点压压力不宜低于1000kPa。    6.点压时应以控制压力值为主,以控制压坑深度为辅。当压点达到设计终压值时,应保持稳压一定时间后再卸荷。    7.当压坑较深而终压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取压坑内填料复压措施或回填压坑间歇一段时间后复压。应使各压点的终压值一致,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均匀。    8.遍压的间歇时间,一般情况下1~2周或根据现场地基土孔隙水压力的实际消散情况而定。    9.对于饱和度偏高的土,施压时应注意观察压坑周围土的隆起情况,当隆起体积较大时,应采取降低压力、增加间歇时间、调整压遍数或其他有效措施。    六、技术质量要求    1.静压地基加固后,地基强度、处理深度及均匀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2.压点的定位偏差不宜大于15cm。点压终压值的偏差不应超过设计终压值的10%。    3.静压地基的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加固深度的1/2~1/3,且不宜小于2.5m。    4.施工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各压点的终压值,压坑深度等技术数据。对点压和满压都应通过液压表进行压力大小的控制。应随时检查各项施工参数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纠正。如发现地基与勘察资料不符,应查明情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5.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对地基进行测试。对于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    6.质量检验工作可参照强夯地基操作。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质量检测的数量应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测点不应少于三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适当增加检验点数并进行静荷载板试验。    对静压地基进行的竣工验收工作,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对不合格的测点可采取补压处理措施。

2024-06-27 08:52:30 回答

静力压实法是介于动力固结和静力固结之间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

2024-06-27 08:52:30 回答

静力压实法是介于动力固结和静力固结之间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  
本工法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填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等非饱和土地基,处理深度一般为3.0~5.0m。可广泛应用于工民建或各类构筑物地基的浅层加固,以减少其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提高其承载能力。对饱和度较高的细颗粒粘性土,直压法易产生“橡皮土”,可采取压填粗骨料的置换方法处理。  
   静压地基工艺技术能实现无振动施工,特别适用于对震动和噪声有严格限制的(如旧城改造)工程,可在一定施工环境条件下取代强夯法。  
   四、施工工艺  
   静压地基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整平场地,平整范围应满足建筑物处理范围和静压机的作业半径。  
   2.根据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压点放线,操作静压机使压板定位。  
   3.夹持机构将压杆夹牢,启动主油压缸,对地基土施压,控制最终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再转移至下一个压点。  
   4.压点全部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压坑填平,再放线进行下一遍压点的施工。  
   5.最后进行满压处理。  
   五、施工要点  
   1.正式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做试压,应根据试压区的检测结果,确定、调整压点间距、终压值、压遍数、预留压沉量等施工参数及施压的工艺方法。  
   2.压点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正方形或等边、等腰三角形布置,压点中心间距不宜过小,以防止施压时向相邻压坑中挤土。一般压点中心间距为压板直径或边长的1.5~2倍。  
   3.压板定位后,应先调整压杆的垂直度,然后再启动主油压缸顶进施压。  
   4.可采取两遍点压的工序,  (即隔排不隔点施压)从中线向两侧依次退压。点压完成后应进行满压,满压的设计压力应不低于点压的1/3~1/2,并使板缘相切均匀布置。  
   5.点压压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设备能力,但与压板面积和地基土的性质有关。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必须超过地基土的屈服强度,使其产生永久变形。对于一般粘性土点压压力不宜低于1000kPa。  6.点压时应以控制压力值为主,以控制压坑深度为辅。当压点达到设计终压值时,应保持稳压一定时间后再卸荷。  7.当压坑较深而终压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取压坑内填料复压措施或回填压坑间歇一段时间后复压。应使各压点的终压值一致,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均匀。  8.遍压的间歇时间,一般情况下1~2周或根据现场地基土孔隙水压力的实际消散情况而定。  9.对于饱和度偏高的土,施压时应注意观察压坑周围土的隆起情况,当隆起体积较大时,应采取降低压力、增加间歇时间、调整压遍数或其他有效措施。  六、技术质量要求  1.静压地基加固后,地基强度、处理深度及均匀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2.压点的定位偏差不宜大于15cm。点压终压值的偏差不应超过设计终压值的10%。  3.静压地基的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加固深度的1/2~1/3,且不宜小于2.5m。  4.施工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各压点的终压值,压坑深度等技术数据。对点压和满压都应通过液压表进行压力大小的控制。应随时检查各项施工参数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纠正。如发现地基与勘察资料不符,应查明情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5.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对地基进行测试。对于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  6.质量检验工作可参照强夯地基操作。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质量检测的数量应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测点不应少于三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适当增加检验点数并进行静荷载板试验。  对静压地基进行的竣工验收工作,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对不合格的测点可采取补压处理措施。为问友提供尽可能准确、详细和有效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5积分哦~

2024-06-27 08:52:30 回答

静力压实法是介于动力固结和静力固结之间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
本工法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填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等非饱和土地基,处理深度一般为3.0~5.0m。可广泛应用于工民建或各类构筑物地基的浅层加固,以减少其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提高其承载能力。对饱和度较高的细颗粒粘性土,直压法易产生“橡皮土”,可采取压填粗骨料的置换方法处理。
   静压地基工艺技术能实现无振动施工,特别适用于对震动和噪声有严格限制的(如旧城改造)工程,可在一定施工环境条件下取代强夯法。

2024-06-27 08:52:30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静力压实是依靠机械的自重产生的静压力,利用滚筒或轮子沿碾压面反复滚动,将土料压实。按结构型式分为平碾、气胎碾和凸块碾等形式。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2024-06-27 08:52:30 回答

静力压实:
1.碾压前关注最佳含水量。必须现场同实验里一致。
2.碾压前,选择合理的碾压机械配合。吨位,速度等可以初期实验得出。
3.碾压方式:“先轻后重”即初压轻,复压重;先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这也是路基分层压实压路机选型的原则
4.记得填方每侧超宽30cm。这部分可不用碾压。(避免危险)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99529647827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