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苎麻?



				
				
长颈鹿之迷
11488 次浏览 2024-06-26 提问
48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28 08:03:27 回答

苎麻(英文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属荨麻科植物。别称:(名医别录)  野麻(广东、贵州、湖南、湖北、安徽),野苎麻(贵州、浙江、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家麻(江西),苎仔(台湾),青麻(广西、湖北),白麻(广西)。
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苎麻较适应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苎麻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麻根含有"苎麻酸"的药用成份,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以及治疔疮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纸原料,或制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种用途的纤维板。麻骨还可酿酒、制糖。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供纺织、造纸或修船填料之用。鲜麻皮上刮下的麻壳,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学工业的精炼溶液剂,又是树脂塑料。

2024-06-28 08:03:27 回答

苎麻属半灌木,高1—2米;茎、花序和叶柄密生短或长柔毛。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表面粗糙,背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花雌雄同株,团伞花序集成圆锥状,雌花序位于雄花序之上;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管状,被细毛。瘦果椭圆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7-10月。由地下茎和根系形成强大的根蔸。一般用营养体繁殖的苎麻没有主根,从地下茎上发生许多细根,其中一部分具有副形成层,膨大成萝卜状,表面光滑,它们的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有贮藏养分的功能,故称贮藏根。根群大部分分布在30-50cm深的土层中,少数支根可入土深达1m以下。地下茎各分枝的顶芽生长,伸出地面,成为地上茎。地上茎丛生,直立,圆柱形,表面有毛,高1.5-2m左右,基部直径0.8-1.2cm,一般不分枝,绿色或带红色,成熟时皮层木栓化,变褐色。初生纤维在韧皮部中的外侧,经济价值较高,由初生分生组织产生分化而成;一般鲜茎出麻率为4-6%,鲜皮出麻率为10-15%,茎的木质部疏松或空心,容易折断。苎麻单纤维长度为60-250mm,是麻类作物中最长的。直径17-64um,横断面呈多角形、椭圆形。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椭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表面粗糙或有皱纹,绿色或黄绿色,背面有银白色毡毛,叶柄、叶身或托叶的主脉绿色或黄绿色,有时带红、紫色。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序在茎的中下部,雌花花序在上部,二者交界处往往同一花序上着生雌雄两种花。雄花花被4片,黄绿色,雄蕊4枚,子房退化,花药黄白色,肾形,2室。雌花花被壶状,有密毛,先端2-4裂、蕾期呈红、黄或绿色。瘦果很小,扁球形或卵球形,长1-  1.3mm,宽约1mm,厚约0.8mm,褐色,千粒重0.05-0.15g,含油量15-34%。苎麻的宿根年限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头麻约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苎麻为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的迟早,也影响雌雄花的比率。日长8-9小时能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日长为14小时时则多生雄花。苎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5-30℃。地上茎生长的适温为15-32℃。早春气温低于3℃则幼苗受寒害。冬季土温低于零下3-5℃的持续时间长,则地下茎受冻害。苎麻(5张)
叶面积系数可达4-7。由于蒸腾量大,同时营养生长快,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年雨量宜在800-1000mm以上,且分布合理。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土壤含水量为20-25%。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对纤维产量有很大影响。日照不足,则光合作用减弱,茎秆软弱,麻皮薄,纤维细胞壁薄,工艺成熟延迟,产量降低。但阳光太强,高温干旱,也会使麻茎生长受到抑制,纤维细胞壁木质化,降低纤维品质和产量。茎叶茂盛,根蔸发达,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限。土壤pH值以5.5-6.5为宜,低于4.5或高于7.6的,应加以改良。在中国,苎麻一般都种在山区平地、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原冲击土上。土质最好是砂壤到粘壤。但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种植。

2024-06-28 08:03:27 回答

是一种植物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作物,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有些麻区有盛产一、二百年不衰的麻园。根据生产力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将苎麻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幼龄期、壮龄期和老龄期。幼龄期一般只有一、二年,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在生长,相对而言,地下部增长更快。
苎麻原产热带、亚热带,为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低于6℃不能发芽。地下茎萌发出苗必须气温回升至9℃左右才能开始,6℃以下不能萌发出苗。实生苗不耐低温,温度降至0℃即冻死。地下茎刚发生的幼苗,耐寒性较强,即使遭到0℃的低温也不会冻死,但它的耐寒性随着幼苗的长大而下降。头麻幼苗5—6寸以上降霜时,将受冻害,生长点枯死,造成分枝,脚麻多,生长不良。若茎高1尺以上降霜,则危害更重。三麻纤维成熟期,若温度在17℃以下,对纤维发育不利。冬季降严霜后,地上部冻死,地下茎仍在缓慢生长、孕芽,但地下茎不耐长期的低温,当地温低于3—5℃时,将会受到冻害。麻园冬季培土不但可以防止冻害,而且有利于根和地下茎的生长,为来年头麻的生长奠定基础。切芽繁殖秋季育苗,苗床进行培土加覆盖(稻草或地膜),是有力的防冻越冬措施。

2024-06-28 08:03:27 回答

苎麻(英文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属荨麻科植物。别称:(名医别录)  野麻(广东、贵州、湖南、湖北、安徽),野苎麻(贵州、浙江、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家麻(江西),苎仔(台湾),青麻(广西、湖北),白麻(广西)。
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苎麻较适应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41106510162354 秒